这篇文章来自旋火的投稿,是同名视频内容的文字版。
PC版网页左上角从上到下第二个图标是目录,请多用目录。
网页右下角按钮为返回顶部,请多用返回顶部来查看顶部目录。

目录

  1. Artemis VS Apollo
  2.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Starship
  3. 土星五号的LEO运力怎么来的
  4. 土星五号的真实LEO运力
  5. 总结

刚才有个朋友,问我(自问自答),土老师发生甚么事了。我说怎么回事。给我发了几张截图。我一看!

Artemis VS Apollo

14:13
and the Saturn V could put 140 tons into LEO.
而土星五号的LEO运载能力为140t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Starship

26:13
even beating out the Saturn V, which could only put 145,000 kilograms into low earth orbit.
甚至击败了土星五号 后者只能将145吨的重物送入近地轨道

土星五号的LEO运力怎么来的

首先,众所周知,土星五号三级构型的运载火箭,且同长征五号一样,在使用三级构型时只能打较低质量的高轨载荷,应该不能直接打较大质量的低轨载荷,而且实际任务中也未如此执行过。根据维基百科的说法,这140吨的LEO运力是算上了三级干质量,以及三级在入轨后,但在进行TLI点火前的剩余燃料质量。这个算法其实是很奇怪的,一般而言,比如SLS的LEO运力,或者长征五号乙的LEO运力,都是计算有效载荷本身的质量。这很好理解,载荷运营方只关心自己的载荷能否使用你的火箭运送到指定的轨道,没人会关心你的火箭末级有多少质量,这是火箭制造方需要考虑的事情。

当然我在某问答网站上也看到了不同的说法,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比较不符合常理的说法。他的意思是说,在高轨任务中,在LEO轨道滑行时,可以把待工作的末级质量算入火箭的LEO有效载荷中。这和很多算法都是矛盾的,要知道,半人马座打的高轨载荷多了去了,也从来没见过可以把半人马座在LEO滑行段的质量,算入某些火箭的LEO有效载荷中去啊。而且最关键的还是那句话,载荷运营方不会关心你的末级质量有多少的。

土星五号的真实LEO运力

那么土老师的化劲儿,啊不,LEO运力是多少呢。理论上,土星五号三级构型也可以打LEO载荷,但这需要进一步的计算才能知道,三级和载荷组合体的推重比是否足够在相关飞行程序和预计弹道中入轨,类似于长征五号打LEO载荷的问题。

那么这里我们只讨论二级构型的土星五号。众所周知,二级构型的土星五号唯一执行过的LEO任务是天空实验室1任务,也就是把天空实验室送入到了近地点434.0km,远地点441.9km,倾角50.0度的轨道。由于轨道高度相对较高,且倾角大于发射场卡角本地纬度,所以从卡角把载荷打入这个轨道,会比一般的LEO花费更多的燃料,所以天空实验室76.54吨的质量,并不算土星五号二级构型最大的LEO能力。

不过天空实验室1任务中的二级构型土星五号并没有正式的名称,只有箭体代号SA-513。因为其仪器舱依然和一般的土星五号一样留在“三级”上面——也就是天空实验室上面。某种程度上,天空实验室就是土星五号。

正式的两级版土星五号是土星五号的衍生型INT-21,其仪器舱从原来的三级移至二级上,而这一型号从未发射过。在使用与土星五号一二级相同构型的情况下,其LEO运载能力最大可达116吨——如果按照长征五号系列的LEO运力,根据其二级构型长征五号乙的LEO运力来等效的话,那土星五号的LEO运力也可以等效为INT-21型的116吨。

总结

做这期视频的目的在于,解读某些对阿波罗计划的夸大成分。下一期我会考虑研究下SLS的运力与土星五号的对比,提供一个和我翻译的视频所说的不太一样的角度。

感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吧。

彩蛋

呃朋友们好啊,我是阿波罗掌门人土星五号。刚才有个朋友问我:“老师发生甚么事了?”我说怎么回事。给我发了几张截图。我一看!哦,原来是昨天,有两个年轻人,三十多岁,一个体重2500多吨,一个体重5000多吨。他们说,欸,有一个说是:“我在发射场练功发动机练坏了,老师,你能不能教教我,点火功法,欸,帮助治疗一下我的发动机?”我说可以。我说:“你在发射场练死劲儿,不好用。”他不服气。欸我说:“小朋友,你两个助推来折我一个发动机。”他折不动。他说:“你这也没用。”吭,我说我这个有用,这是化劲儿,传统火箭是讲化劲儿的,四两拨千斤。两千多吨苏联大力士,都握不动我这一个发动机,啊。他说要和我试试,我说可以。欸,我一说他“啪”就起来了,很快啊!然后上来就是,一个SRB,吭,一个逃逸塔,一个大橙罐,我全部防出去,防出去了啊。防出去以后,自然是,传统火箭以点到为止。三级放在了LEO上,没打他。我笑一下,准备TLI,因为这时间,按传统火箭的点到为止,他已经输了。如果我这三级算数了滑行段就把他运力打骨折啦。放在LEO上没有打他,他也承认,我先打到他LEO。他不知道三级放在他LEO上,他承认我先打到他LEO,啊。我滑行的时间不打啦,他突然袭击,RL-10,来打我脸,啊。我大意了啊,没有闪。欸,他的尾气给我,啊三级蹭了一下。但没关系啊。他也说,啊,他截图也说了,两分多钟以后,当时推力下降了,捂着J-2。我说停停。然后两分,钟以后,呃两分多钟以后,就好了。我说:“小伙子你不讲武德你不懂。”(他说)“老师,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懂规矩。”呃我是,他说他是乱打的。他可不是乱打的啊——SRBRS-25RL-10,训练有素。后来,他说他练过三十年航天飞机,啊。看来是——有备而来。这两个,年轻人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我五十三岁的,老同志。这好吗?这不好。我劝!这位,年轻人,好自为之,好好反思。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聪明,小聪明,啊。美国航天,要以和为贵,要讲武德,不要搞,窝里斗。谢谢朋友们!

这篇文章来自旋火的投稿,是同名视频内容的文字版。
PC版网页左上角从上到下第二个图标是目录,请多用目录。
网页右下角按钮为返回顶部,请多用返回顶部来查看顶部目录。

目录

  1. 统计
  2. Cygnus NG-14
  3. Starlink v1.0 L12
  4. 高分十三号
  5. Soyuz MS-17
  6. Starlink v1.0 L13
  7. Starlink v1.0 L14
  8. Glonass-K 15
  9. 遥感30号07组3星
  10. In Focus
  11. 发射预告
    12.1 NROL-101
    12.2 谷神星一号
    12.3 NewSat 09-18
    12.4 GPS III SV04
    12.5 EOS-01
    12.6 VV17
    12.7 电子火箭第16次发射
    12.8 Crew 1
    12.9 NROL-108
    12.10 嫦娥五号
    12.11 光数据中继卫星
    12.12 其他任务

大家好,我是旋火。这里是2020年10月份的世界航天发射记录解说版。

惯例,先感谢一下以下于2020年10月份进行赞助的大佬,他们分别是:F-I-S-A,ASPT-航天科普小组,匿名用户,大不了3000,灵狐道士,死沙_DX1712M,fornuke,美國总统—奥巴马,StarlightSpark,TMIANDTLI,方木普,航天科技集团厕所所长,-Launcelot-,纳纳与筱筱。

这里说明一下,匿名用户是给我打钱但没有标注昵称的,因为不好意思加好友问,所以在这里留个位置,表示我确实收到了赞助。

统计

我们先来看看本月的发射次数统计。2020年10月总共进行了9次航天发射,全部成功,从总数上来讲接近9月份的。每个国家或地区的航天发射情况如下。俄罗斯发射了2次,美国5次,中国2次。

再看看年度发射次数统计。2020年共进行航天发射85次,其中失败8次。每个国家或地区的航天发射情况如下。以色列1次,伊朗2次失败了1次,俄罗斯12次,日本3次,美国32次失败了3次,欧洲4次,中国31次失败了4次。

除去失败次数,根据每月成功发射次数绘制的折线图可看出,这个月美国的发射次数再度领先,尽管这个月美国发射也经历了多次推迟,比如天鹅座NG-14任务推迟了一次,GPS III SV04任务因火箭发动机涡轮泵问题推迟到了11月,Starlink L12任务发生了至少三次推迟等等。由于发射推迟一个接一个,由此产生了ScrubtoberScrubtember,也就是取消10月和取消9月的说法。

Cygnus NG-14

接下来谈谈本月的第一个发射,有效载荷是天鹅座NG-14。其中NG是指,其制造商诺斯罗普格鲁曼的缩写。时间是UTC 2020年10月3日1点16分14秒,发射场是中大西洋区太空空港发射台0A,运载火箭是安塔瑞斯230+。

天鹅座飞船是诺格方面参与商业补给服务合同所提供的货运飞船,那么很自然,这次发射的载荷的目标轨道就是国际空间站近地轨道,而客户是NASA。此次发射中,载荷总质量为7.919吨,其中天鹅座飞船携带的货物质量为3.551吨,其中包括了NASA ELaNa计划中的3颗纳卫星ELaNa意为教育类纳卫星发射,是NASA与美国国内高校合作进行的一个科研类纳卫星研制计划。关于天鹅座携带的其他货物,可以参考阿尔忒弥斯翻译的视频

那么再简单来说说火箭。安塔瑞斯火箭目前只发射过天鹅座飞船,可以理解成这是为发射天鹅座飞船而研制的火箭。在该火箭演化至230+这个版本以后,其一级使用的是两台俄罗斯RD-191发动机的外贸版,RD-181,注意RD-181和RD-180没有直接关系,但其推力差不多是RD-180的一半。而二级使用的是诺格自家的固体火箭Castor 30XL。某种程度上,由于对高轨发射性能要求不高,没有使用氢氧上面级等较为昂贵的组件,在近地轨道运力和宇宙神五基本款,也就是无助推构型401或501相近的情况下,安塔瑞斯火箭的发射费用大概是其八成左右。

接下来看看发射过程,当然诺格的直播设备就没有SpaceX那边那么稳了。但值得一提的是其UI界面,虽然土,但是给出的数据比SpaceX的多一些。在发射后3分22秒,也就是T+3分22秒,一二级分离,此时一级已经把载荷加速到4.15km/s,事实上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所有猎鹰9号发射中其一级的分离速度了。相比于猎鹰9号,这枚火箭的设计还是更接近于宇宙神五。

之后,二级火箭发动机并不急于开机,而是首先在T+3分54秒分离整流罩。然后于5秒后分离级间段,可以看出这枚上面级的直径也是短于火箭箭体直径的,以至于可以完全装在级间段内。

在分离完全后,二级火箭于T+4分6秒点火,直至T+6分54秒固体火箭燃尽,载荷入轨,之后于T+9分左右分离天鹅座飞船。最后就是诺格直播的传统节目,在发射任务结束后模拟动画的异常事件。

本月的第二个发射,就是因故推迟了至少三次的宽带通信卫星Starlink的发射。这次是第13批星链卫星发射,也是v1.0版星链的第12次发射,即Starlink v1.0 L12。时间是UTC 2020年10月6日11点29分34秒,发射场是肯尼迪LC-39A,运载火箭是猎鹰9号Block 5,具体到这枚一级火箭是B1058.3,其中B1058是芯级代号,而点3代表这是回收翻新后的第三次发射。这次发射仍然是一次常规的60颗星链卫星发射,而没有其他拼车卫星,所以有效载荷质量为15.6吨。

接下来看看发射过程,由于发射发生在当地时间早上6点,所以可以看出背景是一片被朝霞染红的彩云,天空也不是白天所见的深蓝色。

起飞时巨大的噪音赶跑了一堆鸟。快进一下,在T+1分15秒,火箭进入最大气动压力状态。之后,随着空气逐渐稀薄,尾焰逐渐膨胀。直到接近真空时,由于缺少与环境空气的反应,尾焰的颜色也逐渐变淡,最终只能看出尾气的痕迹。

在T+2分35秒,一级发动机关机,尾气的痕迹消失。很快,一二级分离,一级内部的机械作动器推离二级箭体,接着,二级发动机点火。

后续就是老生常谈了,一级火箭使用冷气RCS调姿,展开栅格翼,准备进入大气层。

另一方面,在T+3分25秒,二级上的整流罩分离,载荷暴露在真空中。

在T+6分25秒,一级火箭再入点火开始,这次点火是为了使得自身速度下降到再入热不至于烧坏火箭箭体结构的程度。这次点火,是先点燃中央发动机,再点燃两侧的发动机,关机的时候则是先关闭两侧发动机,再关闭中央发动机。那么火焰的形状,也是从一开始的圆形,变化为矩形或者说椭圆形。在T+6分44秒,再入点火结束。

在T+8分4秒,一级火箭着陆点火开始,直至8分26秒,着陆于无人海上回收船OCISLY(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上。

在T+8分54秒,二级发动机第一次关机,二级进入到停泊轨道,准备到远地点再次点火以圆化轨道。二级发动机关机后,其喷管上用于辐射散热的材质也逐渐冷却,光亮也逐渐减小至消失。

似乎是为了使星链卫星轨道更高,更快服役,最近几次星链任务都采用了传统的二级点火两次的发射程序,而非之前曾采用过的,目标轨道更为椭圆的二级点火一次的发射程序。

在T+42分34秒,二级发动机二次点火,不过时间非常短。完成点火之后,载荷进入目标轨道。之后还切换到JRTI(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上的机位,可以看到JRTI离刚回收完火箭的OCISLY非常近。JRTI和OCISLY的同时部署,一般意味着可能短期之内会有多发猎鹰9号进行发射并海上回收,不过因为GPS III SV04卫星发射任务的推迟,10月上旬同时用到两个回收平台的机会就消失了。之后切换到了整流罩回收船的画面,可见半个整流罩在网上回收成功,不过另外半个溅落到海中并进行了打捞回收。

之后是第二次滑行段,在分离前,通过远处地平线位置的太阳光可以判断出二级正在自旋,这是为星链卫星制造出适合分离时的动量。在T+1小时1分37秒,卫星分离,任务完成。根据TSKelso整理的数据,卫星被送入到远地点276km,近地点261km,倾角52.99°的近地轨道。

不过如同这次发射屡次受到推迟一样倒霉的是,这枚二级火箭并未成功进行降轨点火,理论上,这枚二级火箭是有燃料余量进行降轨点火的,但因为各种情况并未进行,最终于10月30日于我国内蒙古上空被动再入。目前好像还没看到哪里有说捡到残骸的新闻,可能是因为猎鹰9号二级干质量较小,只有5吨左右,而残骸不多。

高分十三号

本月的第三个发射,有效载荷是高分十三号。时间是北京时间2020年10月12日0点57分4秒250毫秒,发射场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号工位,运载火箭是长征三号乙遥63。这是一枚地球同步轨道光学遥感卫星,虽然地球同步轨道距离地球非常遥远,会降低遥感卫星的分辨率,但是优点是可以定点在赤道某一位置上空,且能长期同时观测一大片区域,而不用像近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那样,因为离地较近,轨道周期较短,同时观测的区域较少而时间有限。

根据TSKelso整理的数据,卫星被送入到远地点35836km,近地点183km,倾角28.53°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Soyuz MS-17

本月的第四个发射,有效载荷是联盟MS-17载人飞船。时间是UTC 2020年10月14日5点45分4秒,发射场是拜科努尔31/6号工位,运载火箭是联盟2.1a,有效载荷质量未有说明,根据MS-16任务的7.28吨,估计MS-17应该也和这接近。既然是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载人发射,那么其目标轨道自然是国际空间站近地轨道。

这会是目前为止最后一次,NASA有偿使用联盟飞船,运送其宇航员至国际空间站的情况。随着商业载人计划的逐渐成熟,以后NASA的宇航员将使用载人龙飞船和星际客机前往国际空间站。当然,即使一切顺利,NASA仍有可能和俄罗斯航天局签署新的协议,进行宇航员交换搭乘飞船的活动,使得美国宇航员仍有机会搭载联盟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

这次发射搭乘的俄罗斯宇航员为谢尔盖·库德-斯维奇科夫,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雷日科夫,美国宇航员为凯瑟琳·鲁宾斯。

接下来看看发射过程。联盟火箭是先点火所有发动机至5%推力,再提高助推器至70%推力,然后提高芯级推力至70%,助推器推力至100%,并释放固定装置,然后火箭起飞。

这次一样有箭上摄像头画面,现在这里的视角是在三级火箭外壁上。同样地,随着大气逐渐稀薄,火箭的尾焰逐渐膨胀,同时尾焰的颜色逐渐暗淡。

在T+1分53秒,逃逸塔分离,很快,助推器分离,当然,按照俄罗斯人的标准是一级火箭分离。分离时,因为震动比较大,信号被干扰到,画面出现卡顿。分离后,就看到了我们所熟知的科罗廖夫十字。

在T+2分34秒,整流罩分离,根据遥测数据,此时高度仅有66km,可以说,在载人配置下的联盟2.1a火箭的整流罩分离时间,算是相当早了。整流罩分离以后,服务舱外壁的摄像头就可以看到太空了。

在T+4分48秒,二三级分离,画面一样卡顿了一下。紧接着是原本用来连接二级和三级的级间段分离。

在T+8分44秒,船箭分离,当然这一段画面卡顿的时间最长,之后工作人员可能忘记切镜头了,结果画面好像还停留在三级上面,不过似乎此时三级上的摄像头已经脱离了三级,画面里并没有看见三级,只有壮丽的地球剪影。之后,工作人员把画面切换到联盟飞船的服务舱外壁,可以看到太阳能帆板已经成功展开,任务进展非常顺利。

在这之后,MS-17飞船将与国际空间站进行快速交会对接,这也是联盟飞船第一次尝试和国际空间站实施3小时快速对接,以前最快也要6小时。注意,这种交会对接不仅要求联盟火箭有高精度的飞控能力,还要求空间站对轨道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扩大对接窗口。通过对老型号使用模拟飞控的联盟FG型火箭升级到数字飞控的联盟2.1a火箭,实现了前者的要求,而后者则是在载人飞船发射前几周,通过进步飞船对空间站的机动点火来实现的。如果欧美飞船也做到类似程度的快速对接,可能需要研发欧美飞船对国际空间站的机动能力。这方面可以参考葱酱翻译的Scott Manley的视频

本月的第五个发射,又是星链发射,这次是Starlink v1.0 L13。时间是UTC 2020年10月18日12点25分57秒,发射场是肯尼迪LC-39A,运载火箭是猎鹰9号Block 5,芯一级是B1051.6。同样,这次有效载荷也是60颗星链卫星,那么总质量就是15.6吨。

接下来看看发射过程。虽然工作人员试图降低摄像头曝光,然而还是没能避免过曝,没能捕捉到尾焰纹理。

在T+1分15秒,火箭进入最大气动压力状态。

在T+2分35秒,一级发动机关机。很快,一二级分离,二级发动机点火。

在T+3分26秒,二级上的整流罩分离,载荷暴露在真空中。

在T+6分24秒,一级火箭再入点火开始。在T+6分43秒,再入点火结束。

在T+8分4秒,一级火箭着陆点火开始,直至8分24秒,着陆于无人海上回收船OCISLY(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上。

在T+8分56秒,二级发动机第一次关机,二级进入到停泊轨道,准备到远地点再次点火以圆化轨道。

在T+38分14秒,直播画面切换到整流罩回收船,只见整流罩砸穿了回收网,掉到船体上,看来SpaceX以后需要注意回收网的强度。如果这段视频是实时的,正好验证了整流罩回收速度更慢的说法。因为整流罩再入的时候,投影面积较大而质量较小,阻力较大,重力较小,终端速度更小,再加上进入低层大气以后会展开翼伞,速度就更慢了。所以整流罩的回收时间要比芯级长很多,不仅仅是因为整流罩分离速度更高,整个弹道时间更长所致。

事后得知,另半个整流罩也成功使用另一个整流罩回收船进行了回收,不过那个回收船的网没有破。

在T+44分25秒,二级发动机第二次点火,圆化轨道。

在T+1小时3分27秒,星链卫星分离,任务完成。根据TSKelso整理的数据,卫星被送入到远地点277km,近地点263km,倾角53.05°的近地轨道。

本月的第六个发射,还是星链发射,这次是Starlink v1.0 L14。时间是UTC 2020年10月24日15点31分34秒,发射场是卡角空军基地SLC-40,运载火箭是猎鹰9号Block 5,芯一级是B1060.3。同样,这次有效载荷也是60颗星链卫星,那么总质量就是15.6吨。

接下来看看发射过程。SLC-40的话就是没有LC-39A那个显著的黑色服务塔,只有一个火箭运输起竖机。

在T+1分15秒,火箭进入最大气动压力状态。

在T+2分35秒,一级发动机关机。很快,一二级分离,二级发动机点火。

在T+3分24秒,二级上的整流罩分离,载荷暴露在真空中。

在T+6分22秒,一级火箭再入点火开始。在T+6分43秒,再入点火结束。

在T+8分5秒,一级火箭着陆点火开始,不过这个摄像头没固定好。大概8分24秒,着陆于无人海上回收船JRTI(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上。如之前所说,如果是现在这样,JRTI部署在卡角附近,那么只有当猎鹰9号发射频率,高于OCISLY周转频率的时候,才会被启用。

在T+8分56秒,二级发动机第一次关机,二级进入到停泊轨道,准备到远地点再次点火以圆化轨道。

另外由于此次发射并未计划进行整流罩网上回收,所以只使用了一艘回收船在整流罩溅落后进行了打捞回收。

在T+44分36秒,二级发动机第二次点火,圆化轨道。

在T+1小时3分37秒,星链卫星分离,运气比较好的是,这次分离的时候所处的位置刚好经历日出,所以能在镜头中看到太阳和卫星一起出现的景象。根据TSKelso整理的数据,卫星被送入到远地点277km,近地点263km,倾角53.05°的近地轨道。

Glonass-K 15

本月第七个发射,有效载荷是格洛纳斯-K 15导航定位卫星。格洛纳斯-K系列卫星是格洛纳斯定位系统中最新一代的卫星,用于替换上一代格洛纳斯-M。时间是UTC 2020年10月25日19点08分42秒,发射场是普列谢茨克43/3号工位,运载火箭是联盟2.1b/军舰鸟上面级,载荷质量0.96吨。

根据TSKelso整理的数据,卫星被送入到远地点19151km,近地点19120km,倾角64.8°的中地球轨道。

遥感30号07组3星

本月第八个发射,有效载荷是电磁环境探测卫星遥感30号07组A,B,C星,和窄带通信卫星天启星座06星。时间是北京时间2020年10月26日23点19分5秒115毫秒,发射场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3号工位,运载火箭是长征二号丙。

根据TSKelso整理的数据,卫星被送入到远地点604km,近地点589km,倾角35°的近地轨道。

In Focus

本月第九个发射,任务名为In Focus,意为对焦,是火箭实验室进行的第15次发射。有效载荷为佳能的CE-SAT-IIB和行星实验室的9颗Flock 4e’,都是光学遥感卫星。时间是UTC 2020年10月28日21点21分,发射场是火箭实验室1号发射复合体,运载火箭是电子火箭,载荷质量0.0805吨,其中佳能的载荷质量为0.0355吨,行星实验室的为0.045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射的两个客户均来自7月4日发射中的。

接下来看看发射过程。

在T+1分7秒,火箭进入最大气动压力状态。

在T+2分42秒,一级火箭发动机关机,随后一二级分离,二级点火。

在T+3分20秒,整流罩分离。可以看出两半整流罩分离过程十分对称,在背景一边的整流罩,和电池组表面反光层上的另外半个整流罩的镜像,几乎无缝衔接在一起。

在T+6分34秒,二级分离一组电池。这是因为电子火箭使用的卢瑟福发动机是电动机驱动的燃料泵,而不是一般见到的使用燃气涡轮驱动的燃料泵,所以需要额外提供电力来让电动机工作。因为卢瑟福发动机较小,所以使用动力电池组即可满足需求。但是电池质量较大,而二级的干质量增加,会直接影响到有效载荷质量,所以电子火箭的二级设计成可以抛弃一组电池,以在发射过程中减少干质量,增加运载效率。

在T+9分2秒,二级火箭发动机关机。之后电子火箭上面级Kick Stage分离,并继续将载荷送入目标轨道,但火箭实验室一般不将上面级工作的部分放在直播过程中,不过有时会在推特上发布上面级的图片。这张图片中可以看出这次的十颗卫星是如何固定的,最上方的是较大的微卫星CE-SAT-IIB,而下方适配器一圈空的位置放置了9颗纳卫星Flock 4e’。

根据TSKelso整理的数据,卫星被送入到远地点529km,近地点511km,倾角97.49°的太阳同步轨道。

发射预告

接下来是2020年11月航天发射的预告部分,注意预告仅供参考。后续截图来源,未经标注的均出自航天爱好者网

NROL-101

在北京时间11月5日6点58分,ULA运营的宇宙神五531火箭,将发射美国国家侦察局的保密载荷NROL-101。发射场是卡角空军基地SLC-41,这也是GEM-63助推器的首飞,而以前使用的助推器是AJ-60A。

谷神星一号

大概在是北京时间11月5日,星河动力运营的谷神星一号三级固体火箭,将进行首飞,其会将载荷送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发射场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NewSat 09-18

在经历了上月的推迟后,在北京时间11月6日,长征六号将把Satellogic公司的10颗NewSat卫星,NewSat 09-18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发射场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NewSat单颗卫星质量37.5kg,是用于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观测地球的,光学遥感微卫星。

GPS III SV04

同样推迟到这个月的美国太空军载荷,GPS III SV04卫星,也将于北京时间11月6日7点24分,被猎鹰9号发射送入中地球转移轨道。发射场是卡角空军基地SLC-40,芯一级是B1062.1,回收船会是OCISLY。

EOS-01

终于,等到了印度今年的第一次航天发射。在北京时间11月7日17点32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运营的PSLV-DL火箭,将把自家的EOS-01雷达遥感卫星等卫星,送入远地点558km,近地点550km,倾角37度的近地轨道。发射场是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一号发射台。

VV17

在北京时间11月14日8点52分,阿丽亚娜空间公司运营的织女星火箭,将把西班牙的首枚光学遥感卫星SEOSat-Ingenio和科学卫星TARANIS分别送入668km和700km的太阳同步轨道,其中前者质量0.84吨,后者质量0.152吨。发射场是库鲁圭亚那航天中心ELV。值得一提的是TARANIS卫星会研究雷暴区上空的大气现象,如红色精灵这种特殊的闪电。

电子火箭第16次发射

大概在北京时间11月15日,火箭实验室运营的电子火箭,将把离轨技术验证卫星DRAGRACER,射频监测卫星BRO-2和BRO-3,科学卫星APSS-1,窄带通信卫星Spacebees,以及一个质量模拟器,G胖的半条命游戏中出现过的花园小矮人乔姆斯基,发射到太阳同步轨道。虽然我最早接触小矮人是在求生之路2里面的。发射场是火箭实验室LC-1A发射台。就是LC-1发射场的第一个发射台,目前第二个发射台LC-1B正在建造。

Crew 1

同样由于GPS III SV04任务中,SpaceX的猎鹰9号发动机故障,而连带被推迟的Crew 1任务,也将在北京时间11月15日8点49分,使用同款火箭,于肯尼迪LC-39A,把搭乘四名宇航员的载人龙飞船,送入国际空间站近地轨道。他们分别是美国宇航员香农·沃克,维克托·格洛弗,迈克尔·霍普金斯和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另一张)。这次预计将花费8个多小时的时间,与国际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

NROL-108

在北京时间11月18日21点55分,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将发射美国国家侦察局的保密载荷NROL-108。发射场是肯尼迪LC-39A,芯一级是B1059.5,这次将使用LZ-1着陆场进行陆地回收。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NROL-44更早发射呢,还是它的另外两个兄弟更早发射呢。无奖竞猜,觉得NROL-44更早发射的,在弹幕发44,否则发101或者108。

我也是替你着急啊,真的。NROL-44,你都鸽子3个月了。

嫦娥五号

在北京时间11月24日,于文昌航天发射场101工位,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将把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月球转移轨道。嫦娥五号重达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着陆器组成,将对月球进行采样返回。

光数据中继卫星

在北京时间11月29日15点15分至17点15分之间,于种子岛宇宙中心一号发射台,三菱重工运营的H-2A火箭将把光数据中继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由于这枚卫星涉及军事用途,所以不会公开很多信息。

其他任务

其他任务多是待定,大家先看看,我就不解说了(懒)。这里的截图出自NextSpaceflight网站

感谢大家观看,我们下期再见吧。

这篇文章来自旋火的投稿,是同名视频内容的文字版。
PC版网页左上角从上到下第二个图标是目录,请多用目录。
网页右下角按钮为返回顶部,请多用返回顶部来查看顶部目录。

目录

  1. 统计
  2. VV16
  3. Starlink v1.0 L11
  4. 长征二号F/T3
  5. 长征四号乙遥46
  6. Rocket3.1
  7. 快舟一号甲
  8. 长征十一号H遥二
  9. 长征四号乙遥41
  10. 长征四号乙遥42
  11. 联盟2.1b/军舰鸟上面级
  12. 发射预告
    13.1 Delta IV Heavy NROL-44
    13.2 Falcon 9 Block 5 Starlink V1 L12
    13.3 Antares 230+ CRS NG-14
    13.4 Falcon 9 Block 5 GPS III SV04
    13.5 Soyuz 2.1a Soyuz MS-17
    13.6 长征六号 Satellogic 13星
    13.7 Soyuz 2.1b/Freget-M Glonass-K1
    13.8 双曲线一号 方舟2号
    13.9 长征六号 齐鲁一号和四号
    13.10 Falcon 9 Block 5 SpaceX Crew-1
    13.11 其他任务

大家好,我是旋火。今天就来整一个不太一样的航天发射记录,也就是带解说的版本。我记得是几个月前有人给我的提议,当时因为老是把记录拖到最后做所以没时间做这个解说的版本。这次因为提前做了一些,算是稍微匀出点时间,那就来做一下吧。

惯例,当然是先感谢一下以下于2020年9月份进行赞助的大佬,他们分别是:ASPT-航天科普小组,AcTz164,死沙_DX1712M,F-I-S-A,波音种树计划,美國总统—奥巴马,纳纳与筱筱。

统计

我们先来看看本月的发射次数统计。2020年9月总共进行了10次航天发射,其中2次失败。每个国家或地区的航天发射情况如下。俄罗斯发射了1次,美国两次失败了1次,欧洲1次,中国6次失败了1次。

再看看年度发射次数统计。2020年共进行航天发射76次,其中8次失败。每个国家或地区的航天发射情况如下。以色列1次,伊朗2次失败了1次,俄罗斯10次,日本3次,美国27次失败了3次,欧洲4次,中国29次失败了4次。

除去失败次数,根据每月成功发射次数绘制的折线图可看出,这个月我国发射次数增长迅速,达到25次,反超美国的24次。这个月美国有好几次发射,因为卡角天气不好,或设备故障而不得不推迟发射到了下个月。

而第二梯队只有俄罗斯孤军奋战在10次的位置,本来俄罗斯今年有40发以上的发射计划,看来是难以实现了,不过火箭的库存倒是很多,在疫情刚爆发时的4月13日,俄罗斯相关人士就表示因为联盟2火箭库存过高,达到了52发,所以暂时停产。

第三梯队方面,欧洲和日本不相上下,其实欧洲今年计划中的发射次数是比日本多的,但也是疫情影响,导致库鲁发射场关闭了好几个月,相关计划一再推迟。

至于“航天大国”印度,今年还一发都没打呢,已经落后于以色列和伊朗这两个小火箭选手了,显然也是受到疫情影响,毕竟印度的疫情闹得比欧洲和俄罗斯厉害多了。不过根据NextSpaceflight的消息,年底还是有几发的,到时我们拭目以待吧。

VV16

接下来话归正题,首先是本月的第一个发射。这是于UTC时间2020年9月3日1点51分10秒,在圭亚那航天中心库鲁ELA-1发射场发射的,阿丽亚娜空间制造的织女星火箭。这次任务名为VV16,搭载的都是微纳卫星,包括facebook在内总共21个客户的53个载荷,共0.877吨质量。具体载荷列表详见官网的发射手册,里面的信息非常详细,这里只提下重要的载荷。其中一颗微卫星,光学遥感卫星NEMO-HD是斯洛文尼亚首颗卫星。

为了搭载如此之多的微纳卫星载荷,织女星火箭首次使用了小卫星任务服务平台(Small Spacecraft Mission Service),简称SSMS,并将微卫星分离到515km的SSO轨道,而纳卫星分离到530km的SSO轨道。纳卫星分离时的效果有如天女散花,但其实这样的分离也比较讲究,要避免分离后的卫星之间发生碰撞。

这次发射也是织女星火箭2019年7月11日发射阿联酋军星失败以来的复飞,并且成功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发射过程。

固推点火那劲儿确实足,织女星一级使用P80固体火箭发动机,改进自阿丽亚娜5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过直播的摄影水平就一般了,拍摄火箭的画面非常晃,基本没法用来加速来看延时摄影的效果。根据发射手册,发射后1分54秒也就是T+1分54秒,一二级分离,然后在T+1分55秒,二级契法罗23固体发动机点火,在一二级分离时,直播画面中并未给出任何提示性文字,只有主持人的解说,这似乎是织女星火箭直播的惯例,即使在上次,二级点火失败的军星任务以前的直播,也是如此。

我们快进一下,到了T+3分37秒,二三级分离,接着是T+3分50秒,三级契法罗9固体发动机点火,5秒后整流罩分离。

到T+6分30秒,三四级分离,此时还尚未入轨。T+7分54秒,四级肼燃料液体火箭,高度微调上面级(Attitude Vernier Upper Module),简称AVUM,进行第一次点火。T+15分16秒,AVUM第一次关机,进入太阳同步轨道转移轨道。T+38分13秒,AVUM第二次点火。T+39分34秒,AVUM第二次关机,进入515km的SSO轨道。T+40分25秒,开始微卫星分离,将逐个分离5颗微卫星,之后节目基本就结束了,并未进行AVUM第三次和第四次点火以及纳卫星分离的直播。

本月第二个发射,当然就是我们的熟客,宽带通信卫星Starlink的发射了,以下简称星链。这次是第12批星链卫星发射,也是v1.0版星链的第11次发射,即Starlink v1.0 L11。发生在UTC时间2020年9月3日12点46分14秒,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发射服务提供商和卫星运营方都是SpaceX。这次是比较常规的60颗星链卫星发射,有效载荷质量15.6吨,使用的一级火箭是上次进行过GPS III SV03任务发射的B1060,也是该枚助推器的第二次发射,回收船使用的是OCISLY(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并成功进行海上回收。根据发射后TSKelso提供的数据,卫星进入了远地点345km,近地点212km,倾角53度的轨道,基本上就是一般情况下星链卫星的初始入轨轨道。SpaceX自家载荷在发射前,不像阿丽亚娜空间那样,会提供数据十分丰富的发射手册,很多数据得参考第三方来源。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发射过程。

因为是在LC-39A进行的发射,所以能看到旁边专门为载人龙准备的服务塔架和白色的乘员进出通道,不过乘员进出通道现在是摆开的状态,因为这不是载人任务。同样,因为猎鹰9号是水平总装的火箭,也不需要垂直总装塔,所以这个塔架也不是用来安装载荷的。所有的燃料和电源支持都是在旁边的火箭运输起竖机(Transporter Erector)上,而不是右边这栋黑色的建筑。具体的发射前的时序我就不再赘述,大家可以去观看一期,SpaceX猎鹰9号发射直播的双语字幕视频,就知道了。

点火的时候,负责相机的工作人员似乎还刻意调低了曝光,不过即使这样也还是没看清尾焰的纹理。在T+1分15秒,猎鹰9号进入MAX-Q状态,在此之前猎鹰9号会节流发动机以减少气动负荷。在经过MAX-Q之后,因为大气层越来越薄,即使发动机不节流,气动负荷也会下降,所以猎鹰9号会调整回满推力状态。

在T+2分36秒,猎鹰9号一级发动机关机,紧接着一二级分离,然后是二级真空梅林发动机点火。此后,一级火箭使用冷气推进器调节姿态,由于发动机舱较耐热,所以将箭体下方朝向再入方向。同时,上升段保持折叠状态的栅格翼展开,准备进入大气层后的气动控制。

在T+3分12秒,整流罩分离,不过这次整流罩并没有回收成功。

在T+6分48秒,猎鹰9号一级火箭再入点火开始,此时,包括中央发动机在内的三台梅林发动机点火,使得自身速度下降到再入热不至于烧穿发动机舱的程度。在T+7分7秒,发动机关机。由于60颗星链卫星较重,需要一级火箭在上升段使用更多的燃料,所以一二级分离后没有多余的燃料,进行返场点火的额外机动,只能向发射方向飞行,进行海上回收。

在T+8分23秒,猎鹰9号一级火箭着陆点火开始,此时,猎鹰9号的中央发动机点火并直到T+8分46秒在海上着陆平台着陆,着陆时发动机关机。

不久后的T+8分55秒,二级发动机关机。此后,猎鹰9号二级准备调整姿态并进行旋转,以让星链卫星进行分离。就在这时,控制直播的工作人员有意或无意切换到了二级液氧储罐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搭载15.6吨载荷的情况下,进行海上回收发射程序的猎鹰9号的二级仍有一定推进剂余量,根据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太空物体追踪数据以及Starlink subreddit的说法,这些推进剂余量是用于在直播结束后让二级进行二次点火降轨用的,有时也会有目击报告,但这取决于再入的位置,如进行SAOCOM-1B任务的二级的降轨点火就被目击到了

然后就是T+14分58秒,星链卫星分离,任务完成,此时一同分离的,星链堆栈四个侧边上的四个支撑架,就成为了北美防空司令部,太空物体追踪数据中名称为FALCON 9 DEB的物体,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猎鹰9号的二级,只是星链堆栈的支撑架,由于轨道较低而质量较小,过不了几个月就会自行再入。被丢弃的猎鹰9号二级的名称为FALCON 9 R/B,而不是FALCON 9 DEB。

长征二号F/T3

本月第三个发射,就是我国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的发射。使用长征二号F/T3,也就是和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发射用的同一款火箭长征二号F/T系列,在北京时间2020年9月4日15点30分,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发射成功。根据TSKelso整理的数据,该航天器进入了远地点348km,近地点332km,倾角50.2度的轨道。

在该航天器在轨释放载荷后,于9月6日返回。

长征四号乙遥46

本月第四个发射,就是我国的光学遥感卫星,高分十一号02星的发射。这颗卫星使用长征四号乙遥46火箭,在北京时间2020年9月7日13点57分04秒918毫秒,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9号工位发射成功。根据TSKelso整理的数据,该航天器处在远地点694km,近地点247km,倾角97.33度的椭圆太阳同步轨道。使用这种轨道,相比于和远地点同高度的太阳同步圆轨道,可以缩小卫星的运行周期,使其更快地重复访问某些区域,同时在近地点可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这次高精度的发射时间由苏沫玖提供,感谢苏沫玖。

Rocket3.1

本月第五个发射,就是那个鸽了n次的Rocket3.1的发射。其由Astra制造,是同批次制造的,今年准备入轨的三枚火箭中的第二枚。第一枚已于今年早些时候在发射台爆炸。这次发射发生在UTC时间2020年9月12日3点19分,科迪亚克发射复合体3B发射台(KLC LP-3B)。这只是一次测试发射,所以没有携带载荷。但是火箭在发射后几十秒内制导系统出现故障,发生偏航,之后发动机主动关机,火箭坠毁。Scott Manley有个视频专门解读这次发射失败的详细原因,我有空搬下。

快舟一号甲

本月第六个发射,就是我国的光学遥感卫星,长光卫星公司运营的吉林一号高分02C星的发射。这颗卫星使用快舟一号甲火箭,在北京时间2020年9月12日13点02分,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场坪进行发射。预计目标轨道为500km太阳同步轨道,但是发射失败,等后续新闻确定故障原因。这次发射失败,也打断了快舟一号甲接下来,十天三发的高密度发射目标。

长征十一号H遥二

本月第七个发射,就是我国的长征十一号H遥二火箭的发射。其搭乘吉林一号高分03-1组9颗卫星,其中包含b站视频星,央视频号卫星,都是光学遥感卫星。在北京时间2020年9月15日9点23分,使用德渤3号打捞工程船,在黄海海域发射成功。根据TSKelso整理的数据,有效载荷被送入了远地点547km,近地点528km,倾角97.53度的太阳同步轨道。

长征十一号H型是长征十一号的海射版本,该版本的火箭,目前是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发射港进行总装和星箭对接,之后送上发射平台运往相应海域,准备发射。以后还会建造更强大的发射平台,以满足在平台上总装大型火箭和液体火箭加注的需求。

长征四号乙遥41

本月第八个发射,就是我国的雷达遥感卫星,海洋二号03星的发射。这颗卫星使用长征四号乙遥41火箭,在北京时间2020年9月21日13点40分04秒276毫秒,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401工位发射成功。根据TSKelso整理的数据,有效载荷被送入了远地点948km,近地点931km,倾角66度的近地轨道。此次也搭载了格栅舵落区控制系统,用于控制一级落区。这是长征四号乙第二次使用格栅舵落区控制系统,同时成功复用一片2019年11月3日发射的长四乙遥38火箭一级使用的格栅舵。

这次高精度的发射时间由苏沫玖提供,感谢苏沫玖。

长征四号乙遥42

本月第九个发射,就是我国的光学遥感卫星,环境减灾二号A,B星的发射。这两颗卫星使用长征四号乙遥42火箭,在北京时间2020年9月27日11点23分04秒609毫秒,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9号工位发射成功。根据航空航天港提供的数据,有效载荷被送入了远地点653km,近地点600km,倾角97.98度的太阳同步轨道。此次发射使用了串联搭载舱,以支持双星发射。

这次高精度的发射时间由苏沫玖提供,感谢苏沫玖。

联盟2.1b/军舰鸟上面级

本月第十个也是最后一个发射,是俄罗斯的联盟2.1b/军舰鸟上面级火箭的发射。这枚火箭搭载信使M 17, 18, 19三颗窄带通信卫星,以及其他19颗微小卫星,共1.086吨的重量,在UTC时间2020年9月28日11点20分,于普列谢茨克43/3号工位发射成功。根据航空航天港的数据,三颗信使M卫星被送入了远地点1503km,近地点1484km,倾角82.5度的近地轨道,而其他微小卫星被送入了远地点565km,近地点541km,倾角97.7度的太阳同步轨道。

发射预告

接下来是2020年10月航天发射的预告部分,注意预告仅供参考,后续截图来源均出自NextSpaceflight网站

Delta IV Heavy NROL-44

ULA运营的德尔塔四重型火箭搭载美国国家侦察局的保密载荷NROL-44,在数次推迟后预计在UTC时间2020年10月1日3点54,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SLC-37B进行发射。载荷预计的轨道是地球同步轨道。

和NROL-44同样不停推迟的星链V1 L12任务也将于UTC时间10月1日同日13点17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进行发射。载荷预计的轨道是近地轨道。载荷仍是60颗星链卫星,而没有拼车卫星。这将是半个整流罩的第三次使用,而火箭为B1058.3,回收船则为OCISLY。

Antares 230+ CRS NG-14

同样推迟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安塔瑞斯火箭,搭载天鹅座14飞船,将于UTC时间10月2日1点38分,在瓦勒普斯飞行基地LP-0A进行发射。载荷预计的轨道是国际空间站近地轨道。

Falcon 9 Block 5 GPS III SV04

接下来是猎鹰9号打GPS三代SV04星的任务,这将是B1062一级火箭的首秀,考虑到1号OCISLY刚回收完B1058火箭,估计腾不出空,所以这次火箭回收船会使用JRTI。时间是UTC 10月3日1点43分,位置是卡角空军基地SLC-40。载荷预计的轨道是中地球转移轨道,最终GPS卫星自己再变轨到正常运营所在的中圆地球轨道。

Soyuz 2.1a Soyuz MS-17

之后是UTC时间10月14日5点45,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31/6工位,用联盟2.1a火箭发射的联盟MS-17飞船。这次将携带两名俄罗斯宇航员,谢尔盖·雷日科夫和谢尔盖·库德-斯维奇科夫,以及一名美国宇航员凯瑟琳·鲁宾斯进入国际空间站。这次发射也会使用3小时超快速对接程序,也就是说,飞船可在发射升空后3小时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长征六号 Satellogic 13星

另外还有一次发射不早于10月14日进行,那就是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16号工位,发射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的13颗卫星的任务。

Soyuz 2.1b/Freget-M Glonass-K1

不早于UTC时间10月17日,将进行联盟2.1b/军舰鸟M上面级火箭搭载格洛纳斯K1导航卫星的发射,这将直接把卫星送入格洛纳斯服役的MEO轨道上,发射场会是普列谢茨克43/3工位。

双曲线一号 方舟2号

之后,在UTC时间10月21号,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场坪,会进行双曲线一号发射方舟二号返回式技术验证卫星的任务。这也是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火箭的第二次发射。

长征六号 齐鲁一号和四号

在UTC时间10月31日之前,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16号工位,会进行齐鲁一号和四号遥感卫星的发射任务。

Falcon 9 Block 5 SpaceX Crew-1

在MS-17任务发射时间的影响之下,原定于10月23日进行的载人龙第一次乘员任务延迟到UTC时间31号6点40进行。既然是载人任务,那自然是在LC-39A进行。这将使用全新的B1061一级火箭进行发射,搭载的载人龙飞船已被命名为坚韧号(Resilience)。该飞船会搭载三名美国宇航员维克·格洛弗,迈克·霍普金斯,香农·沃克,以及一名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进入国际空间站。

其他任务

其他任务多是待定,大家先看看,我就不解说了(懒)。

感谢大家观看,我们下期再见吧。

这篇文章来自旋火的投稿,是同名视频内容的文字版。
PC版网页左上角从上到下第二个图标是目录,请多用目录。
网页右下角按钮为返回顶部,请多用返回顶部来查看顶部目录。

目录

  1. 可复用性不等于可再入性
  2. 推式逃逸并非龙飞船首创
  3. 贴片式太阳能并非出于节省成本
  4. 载人龙飞船人均空间并不大
  5. 总结

大家好,我是旋火,这一期来简单聊聊某些关于载人龙飞船科普中的错误或者说我认为有争议的叙述。科普难免有错误,这期视频就是为了提供一些不一样的解读,目的不在人而在事,促进大家的讨论和理解,所以还请大家尽量不要到别的UP那里引战。

可复用性不等于可再入性

01:33
但与俄罗斯的“进步号”货运飞船不同的是
龙飞船有着可复用性,所以能够在返回地球
并加以修缮之后,再度服役

首先,可复用性不等于可再入性,或者说并不是因为可复用性所以可以再入。传统的返回舱式飞船都可以再入,但他们不可复用。而以后的Starship月球版,可在月球轨道复用,但不可再入地球大气层。所以这个“因为可复用,所以可再入”的说法是有问题的。

一般来讲,货运飞船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带下行货运能力的可再入飞船,另一种不带下行货运能力的不可再入飞船,俗称一次性飞船。货运龙飞船的可再入能力首先是考虑到要有下行货运能力,而非可复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总共成功发射了12艘货运龙飞船,其中3艘复用了2次,3艘复用了3次,从这个角度考虑,其复用能力尚未赶上航天飞机成功退役的3艘轨道器,平均复用32次的水平。

推式逃逸并非龙飞船首创

04:04
抛弃了传统的逃逸塔设计
并首次采用了,集成式的推进发射逃生系统

推式逃逸系统早在载人龙飞船之前就有设计,远的不说,如果以发射场逃逸试验的进度来讲,也是于2012年10月19日进行的,蓝色起源新谢泼德载人舱的逃逸试验更早进行。相比之下,载人龙飞船的发射场逃逸则是在2015年5月进行的。当然,你也可以事后诸葛再加一个“轨道级载人飞船”的限定词,但实际上推式逃逸并不冷门。考虑到同为CCP计划项目参与者的波音星际客机也采用了推式逃逸,就可以知道这并不算多么独一无二。

另外,Draco读/'dreikəu/,而不是抓口。

贴片式太阳能并非出于节省成本

04:17
不仅如此,这代龙飞船在成本控制方面
也有着革命性的突破

04:38
需要展开的折叠式太阳能面板
也被弯折贴合在了货舱外壳上

这里比较有争议性,根据Teslarati的报道,使用贴片式太阳能板的好处主要是避免太阳能板展开失败的风险,减小系统复杂度等等。当然你要从这个角度考虑自然能减少成本,但我觉得并非是为了减少成本而如此设计。如果是这样,那为啥货运龙不是这么设计的呢?

一般的说法是,为了确保逃逸系统的工作,也就是让装在飞船舱壁上的超级天龙座发动机能正常运行,需要给它的尾焰让出空间,而货运龙飞船的两个折叠太阳能板的鼓包显然会影响尾焰气流。而如果非加压舱壁改成内凹式,又会导致设计上的大量修改。

而折叠式太阳能板相比于贴片式的好处在于,其发电功率可以做得更大,这一点可以从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发展中看出。这种卫星早期基本采用自旋稳定,并使用贴片式太阳能板,而现在基本则是通过陀螺仪使用姿态控制系统稳定,这样就能使用折叠太阳能板获得更多的电能。这是因为折叠太阳能板的面积能比贴片式做得更大,因而能接收到更多太阳能。

而发电功率更大,就能支持飞船飞往更远离太阳的位置,或者拥有更多的功能。对于载人龙飞船而言,由于着陆火星的红龙计划被砍,而Starship基本接下了所有之前SpaceX规划中的深空任务,所以载人龙飞船不再有这样的需求,才会使用贴片式太阳能板。这并不能完全用节省成本来说明。或者说在这里,使用贴片式太阳能板是节省成本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另外这也称不上是革命性突破,实际上在折叠式太阳能板普及之前,贴片式太阳能板在卫星上得到过更为广泛地应用,前面的例子已经能够说明。

载人龙飞船人均空间并不大

04:48
即便是坐满7人,9.3立方米的内部加压空间
在舒适度上
也要秒杀一众只能坐1-3任的老式飞船

借用知乎上常说的一句话, 脱离剂量谈毒性是***,这里犯的错误也差不多。所谓航天器载人舒适度的衡量标准,最大概的方法是计算人均加压舱体积。这方面咱们就算联盟飞船返回舱的4立方米,坐3人也有1.33立方米的人均体积,而坐7人的龙飞船,人均体积仅有1.28立方米,更别提联盟飞船只要在入轨以后,乘员就可以在轨道舱中活动,从而使总加压体积提升到10.5立方米,此时人均体积可达到3.5立方米,而龙飞船没有轨道舱,无法拓展,真的装满可以说是十分拥挤了。

至于大家平时在视频里看到的拥挤的联盟飞船的画面,是因为每次联盟飞船上天都会携带大量货物,如MS-14任务就携带了660kg的货物,而载人龙飞船在这方面能力更强,最大上行载荷能力可达6吨,当然如果是载人的情况下带货,不会有这么高,估计会根据NASA的要求进行一定的调整。同样,加压舱的货物也会受限于加压舱的体积,而不能带得太多,倒是非加压舱带大件非加压货物的能力,是联盟或者进步飞船难以达到的。

总结

以上就是一部分龙飞船科普纠错,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以在评论区指出。

感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吧。

这篇文章来自布尔的投稿,是同名视频内容的文字版。
PC版网页左上角从上到下第二个图标是目录,请多用目录。
网页右下角按钮为返回顶部,请多用返回顶部来查看顶部目录。

目录

  1. 达成条件
  2. 游戏过程

各位观众老爷大家好,我是布尔。今天就来简单讲讲战雷残局是怎么赢的,不不不,当然这不是教程,只是娱乐性质的,这局也没有太大参考性。下面我就说说为啥参考性不大,也就是达成这场特定残局的条件。

达成条件

首先,能达到残局,说明这局战斗没有很快的结束,才有残的说法。如果一局战斗很快结束了,譬如10分钟,甚至5分钟内就结束了,一般不会说成是残局,而是顺风或者逆风局了吧。所以,某种程度上不要熬到残局对双方都有好处。而残局,也是很难遇到的情况,特别是这场打到时间走完的残局。

其次,残局能赢,大概率情况下,不是翻盘,而是我方一直保有小幅度优势,或者双方僵持不下。在分数上,能做到双方僵持不下的,一般是战区攻陷,而非战区控制,或者说是两点图,而非三点或者单点图,因为后两者双方多数玩家的占点动力非常强,占点就是自己作为玩家拿出生点,而对方团队丢分,就能更快获胜,与此同时,也更容易翻盘,因为往往有人只顾占点,不顾索敌,同时转场走位又有问题,去占另一点或者推对方重生点的时候,遇到出问题的情况。

再次,残局还能拿这么多人头,还赢了,一般来讲就不是前期有很大输出了,毕竟前期要是输出很大,后期很可能就不会这么僵持了,或者是你前期把载具都耗光了,后期可能只是围观了。所以这局里面不会看到那种走位和意识很强的大佬玩法,而是最普通的蹲坑玩法,基本属于我这种老年人,娱乐型玩家打出来的情况。

游戏过程

话归正题,这一局是英美对英美以外国家,权重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最高6.7——搞了半天还是班长房还打得这么费劲嘛。地图是中东,其实中东这张图我一直玩得不是很顺,首发FV4005其实是不太推荐的玩法,当时刚好是在打完全体,所以几乎什么图都会试着出这辆。考虑到FV4005头又大,机动又差,炮塔还有限界,这里我就是卡在靠近己方战区街道上准备收过路费,然而队友都往前走了,想收过路费是不存在的。然后想开炮的地方还有墙也实在没办法,就只能这样干耗下去了。

差不多5分钟过去,于是看了下记分板,这个时候双方的分数仍然比较接近,处在僵持的状态。

终于,那个在对面石头掩体盯着我的豹式坦克走了,于是有机会探出头来收了一个人头……啊不,还得开两炮的那种人头。这个法系玩家没注意到我,才有机会让我开的第二炮。其实一开始打炮塔的话我觉得就不需要第二炮了,Hesh的后效难受啊。

然后,我就跟着队友往前走了,因为看到地图上有人点亮,就朝着这个方向蹲着了,顺便收了一个法国M10,为什么这个分房会有M10,我也搞不清楚啊。

我想着这条街上都是队友,就没有那么在意背后的情况,结果就被一个四歼搞了,就在这时我刚才一直盯着的路口冒出一辆Pak43,于是就gg了。还好队友也在看地图,所以这一波不算损失严重,四歼和Pak43相继gg。

之后,我选择卡那封重生,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策略,首先就是卡那封作为重坦会消耗额外的重生点,其次卡那封多出的装甲在这张图的巷战,以及班长房中不会起到比百夫长Mk3强很多的作用。

惯例先看下记分板,盟军日常退出人数比轴心多,且有击杀的队友数量少于轴心——这种情况下,尽管双方的分数还在僵持,但如果盟军这边稍微多丢几个人头,特别是那些大佬如果多死几次甚至退出,可能就会发生逆转。但是轴心那边由于分数高的人比较多,出载具的能力要比盟军多不少。

这种情况下当然是选择怂一波了,于是我又回到了之前蹲坑的位置。因为看到南边有队友被杀,就往南边看了下,但是没想到中间出现一大波敌人。对面开始冲,只好赶紧转头看下,但还是漏了几个,只收了一个豹豹。就在这时背后又出现一辆豹豹,搞坏了我的发动机。其实我当时是想着地图左下角几个我方单位应该能看住下路的,但是被打了你不转炮塔应对一下肯定是不行的。某种程度上也幸亏是转了下炮塔,这一发才跳弹了。

第一发因为没看清就开炮了,所以没打中。而第二发,因为坑人的apds,当然也跟我的夕阳红炮术,瞄的位置没打到弹药架有关,只打死了他的炮手。下次这个权重就应该注意下把默认弹药换成APCBC。

另一方面,我发现中路的敌人好像被队友清光了,就没怎么在意前面的区域,当然实在也是发动机坏了没法移动,只好盯下后面的豹豹。结果正转着第三人称视角呢,突然就冒出一辆追猎者,然后我就gg了,亏大了。

这下再重生,就出了百夫长Mk3,同样看下记分板,发现我方人数和分数都不如对方,更糟糕的则是对方高分人数也比我方多,甚至有两个人还没重生过。不过刚才那辆横冲直撞的追猎者倒是被我方的M18给收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朝着之前的位置出发,我预计还会有很多敌人往那个位置去。

不过还没到那儿,先遇到一辆意大利M26A1,我承认我这里胆子太大了,就是在赌。看到防空车在吸引火力总是急着想帮忙挡一挡——还好垂稳帮了我,开镜刹车开炮一气呵成。

然后看到远处隔着地下停车场的屋顶,有个敌人,试着学习大佬们的不开镜炮术,然而失败了,还惊扰到了敌人。于是开始了日常的秦王绕柱剧情。啊不,转角遇到爱剧情。

双方都很害怕.jpg,刚好这时一辆我方M18在下路,于是我赶紧给他报点,他就一炮收了这个法国AMX-13。

快到之前蹲坑的位置,就发现两辆对面的中坦在欺负我的队友,侧面全漏出来了,那自然是一炮一个了。豹豹被下路的M18的机枪扫了一下,察觉到什么,但是他倒车速度没有我重装填的速度快。不过说实话我是不太赞同这个时候开机枪的,本来可能豹豹还没发现侧面有敌人,开了几枪才发现并开始倒车实际上是缩短了射击窗口。顺便看到一辆正在迷惑的旋风,于是也收了他。

因为这次刚好屁股后面有一辆M18帮我看着,所以我就直接只盯着中路这边了。顺便等着没人的时候开炮打掉一些挡视线的围墙。这下又看了下记分板,虽然刚才对面送了一波,我方的分数暂时领先,但是我方分数最高的大佬已经退出,且对方高分数玩家以及仍在场上的玩家仍比我方多两个,形势仍然很严峻。那就继续怂吧,不急着去占对方的点。

这时看到有防空车在打下路的M18,于是我转过头来帮下忙,刚好那个防空车漏了个头被我看到了,于是收了。

然后相似的剧情发生了……每当我观测另一边的时候,这一边就会出现敌人,可能这就是量子雷霆吧.jpg。还好这次对面的虎式似乎没搞清楚啥情况,还转个身子刚好把装甲的角度消了对准我,于是一炮收了他左边一列三个人,包括炮手,接着再一炮收走右边的。

正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发现对面一个苏系坦歼开着机枪往前冲,试着开了一炮,结果被拖链轮吸收了,不过也可能是角度太大没有击穿的缘故。这一发失利了,看到他盯上我了,于是我赶紧退回掩体,同时用第三人称进行观察。

之后,看到他对着我队友M36开炮了,于是赶紧出来打他,然后遇到了玄学,炮管跳弹,那只好打没被炮管挡住的另外一边了。收拾完另一边的乘员,再打这一边,结果又被炮管挡住了。其实这个时候也可以打首下,但是碰到ISU这种总是习惯打他那个又大又直的首上。于是多开了一炮收掉了他。

这时看到地图上下路的M18被一辆轻坦收掉了,赶紧转头过去看看下路。看了下记分板,这一波过去双方玩家各自都只剩下四个了,而且我方分数领先不少。

找了半天没找到这辆轻坦,盲开了一发,结果还挨了一炮,不过很快这辆美洲狮就被下路的队友收了。然而就在此时,中路的M36突然被击毁,我又不得不转回中路。

正在我转身时,对面一辆Strv 81也就是瑞典百夫长Mk3突然从中路出现打坏我发动机,属实量子雷霆。不过他也很怂,只打我发动机,而没有冲过来打我侧面,也还好我转身的时候没有把车身漏太多,他虽然把我打起火了,但破片并没有打到乘员,可能这就得感谢英系没有装药弹吧。

正纠结要不要灭火时,下路的队友和他也干上了,然而我因为发动机坏了完全不能动,只能咸鱼。最厉害的是他扔烟以后又打了我一下,看来这是抬手随便开炮还很准的大佬了。我想了下,估计他扔烟就是为了挡住队友的视线,要冲过来专门干我,于是我也扔个烟。

正在这紧张时刻,有队友开了个轰炸机救场,然而并没有炸中。不知道为啥,他拿机枪扫我,但是再开炮却没打中我,我吓得也开了一炮压压惊。眼瞧着烟散了,他那边把下路的M41队友收了,但还好我方的霞飞顶了上去,击毁了对方的PT-76,Strv 81不得不转过身去对付霞飞。就在这时,我的发动机终于修好了,赶紧退出来来了一炮,同时我也救下了霞飞队友。哈哈哈.mp4,原版百夫长终于战胜了瑞典进口版,我们大英真的太厉害了,这是我对大英强大的一种表达.mp4。

之后对方就再没新的地面载具过来对炮了,毕竟时间只剩下1分25了,于是公频嘲讽了一下,倒是那个瑞典玩家开了架A21RB复仇了。